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

了凡四訓作者簡介謹告讀者 諸 君—簡介了凡四訓 自古以來,一般人都被命運所控制,而身不由己,只有懂得命運原理與改造方法之人,命運才約束不了他,正所謂:「賢達之人能造命也。」 「了凡四訓」,世人幾乎都曉得是改造命運的寶典。有福份的人,大都能獲得此書之後,細心閱讀,進而立定志向,力行實踐,以化疾病於無形,掃除窮困的威脅,消除生活的煩惱,達到化凡入聖的境界。 「了凡四訓」,作為修身之銘言,人人可以成聖成賢;用為處世之準則,舉世得以消除災難與業障。確實是自救救人的最佳途徑。 「了凡四訓」語解精編,內容通俗明朗,又不失原著「了凡四訓」的主旨。讀者諸君或者會因程度不一,觀念不同,而有見仁見智的觀點,然其含有「修身律己,安身立命」之道,以及「化凡入聖,超生了死」之理,是明白可鑑的。 因此,凡有先見之明的人,都不會放過讀此書的機會,凡是有智慧、有志氣、有作為的人,想多了解一些人生真相,服務社會造福人群的人,在讀過此書之後,必能逢人介紹傳頌才對,而這些收獲,正是此書所以能夠流傳千古,歷久不衰的原因。 「了凡四訓」,是明朝袁了凡先生,一生親自奉行「太上感應篇」的精華所得;也是他自己改造命運成功的真實紀錄。 開頭所以先談「立命之學」,是為了勉勵世人奮發向上,不要自暴自棄,因為人生的運數,雖由前生造因而定,但命運的好壞,卻隨著此生心性善惡之狀態而改變,因此以立命之說開宗明義。 第二篇接著講「改過之法」,是因為一般人,都自認自己是無過失之人,而不知改過行善,試想不知改過之人,就像漏了底的容器,行善也收不到效果。 為人若諸惡不改,眾善奉行,則功過相抵,等於沒作。若諸惡不改,只略行數善,則就只見禍不見福。因此說:改過是立命的下手工夫,所以第二篇奠上「改過之法」。 人若知過能改,但不曉得行善的道理,也是徒勞無益,因此第三篇接著談「積善之方」,作淋漓盡致的分析行善的道理與方法。 初學行善之人,常會有傲慢自負,藐視一切的驕傲作風,因此末篇以「謙德之效」,叮嚀「滿招損,謙受益」的道理。人能謙虛為懷,則行善惟恐不足,才能使立命收到效果,而達致改造命運的目的。 總而言之,「了凡四訓」雖曰「四訓」,其實是一氣呵成的一篇「立命道理」,確確實實是人生之「至理名言」。 「了凡四訓」,是以文言文流傳民間,內容雖然極適合大眾的需要,非一般平凡的勸世文,及傳教書籍所能其背項,無奈世事變遷,要現代人以「科學的觀念,普通的程度,加上忙碌的生活」去閱讀實在不容易,因此筆者不揣淺陋,謹憑寸心,將了凡四訓文言文詳加白話解說,並增加「疑惑問答」、「淨心慧語」與「附錄」,以掃隱一般人日常生活環境中所常碰到的疑難,幫助現代的年輕人,稍能瞭解人生真相與正確的人生觀,以免徬徨無依,誤入歧途。 讀者諸君若能細心閱讀,融會貫通,則人生困感可解,進一步力行實踐,則改造命運創造全吉無凶的人生,也就指日可待。 筆者才疏學淺,若有詞不達意,或畫蛇添足之處,尚請讀者諸君,賢達智士,不吝指教,感恩不盡。 袁了凡先生略傳 袁了凡先生,原名黃,字坤儀,江南吳江人。一生博學多材,精通河圖洛書之理數,星命之學,堪輿之道,律呂音樂,數學算數,水利、兵備無不獲有心得,並留有著作甚多。「了凡四訓」即其戒子之文。 明朝隆慶四年為舉人,萬歷十四年中進士,歷任寶抵縣長,兵部職方司主事,軍前參贊,督兵等職。 享年七十四歲。明熹宗追贈尚寶司少卿。

 

1
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蔡承辰 的頭像
蔡承辰

台灣之旅

蔡承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